如果在物流信息系統中有貨物單件尺寸、重量,可以直接從系統中導出。由于同一編號的貨物可能按入庫先后順序分開碼放,碼放的規格會不一樣,如果有2種以上的碼放形式,取一個最大的和一個隨機的即可。碼放重量指碼放最大的重量。計算存儲單元規格可以通過專門的計算機程序來做,也可以采用最簡單方式,在EXCEL中計算,拿幾種標準托盤尺寸來核算。一般可拿1200*1000、1200*1200、1200*800、1100*1100等標準尺寸來做。
從經營理念、物流運作模式等方面來看,平面倉庫和立體倉庫有著很大的區別,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棘手問題。下面,就由平面倉庫向立體倉庫過渡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膚淺的分析,并提供一些解決辦法供大家探討。
1、立體倉庫相關參數的確定。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發現原有的平面倉庫無法適應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如平面倉庫分散,不易于管理,搬運距離大,效率低,與公司形象不相稱等等。于是,著手建造現代化的立體倉庫。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企業的決策者對立體倉庫知之不多,如何下手來形成立體倉庫的雛形,是首先遇到的問題。
首先,應該看。去參觀其他相關企業已經建造好的立體倉庫,看別人的立體倉庫運作模式是否與自己的相近或有可取之處。不要拘泥于全自動化的立體倉庫,高架*車作業的立體倉庫也可以參考。不是越先進越好,最適合于本企業的物流運作的就是最好的。
其次,要算。計算本企業的物流規模及物流規劃。通常情況下考慮公司3~5年的發展就行,再往后的發展很難預料。一般情況下,立體倉庫主要由貨位數(Bin)、出入庫托盤數、存儲單元(Storage Unit)尺寸3個參數來決定。貨位數決定了立體倉庫的規模,出入庫托盤數決定了存取設備(如堆垛機)、搬運設備(如電瓶*車)和其它設備(如RF)的型號和數量。由于平面倉庫一般沒有貨位管理,托盤尺寸大一點小一點沒有太大影響,出入庫量大時多投入一些人,搞人海戰術就能解決。而立體倉庫就不一樣,一般是實行貨位管理,以托盤為單位進行存取作業,因此對存儲單元規格(尺寸、重量)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平面倉庫存儲的100托盤在立體倉庫中可能就不是100托盤,可能是120托盤;在平面倉庫中一天出入庫100托盤在立體倉庫中可能會是105托盤。要根據平面倉庫現有的數據來計算出立體倉庫的相關參數。許多企業可能只注重于出入庫貨物的貨值、運費,而沒有統計過托盤數。如何搜集這些數據,下表可供參考:
表1:XXXX公司物流部門托盤數據統計表
貨物編號
入庫托盤數
出庫托盤數
庫存托盤數
貨架庫存
折合托盤數
保管員
合計
一般情況下要抽樣1~2周,每天下班前由各個平面庫房的保管員或相應負責人記錄上交。對于入、出庫托盤數,實際上記錄的托盤數相當于次數,即在同一天從某一托盤上多次取貨或存貨,每次計為一托盤(沒有批次或時間要求的貨物除外),在工作時隨手記錄下出入庫的數據,下班時匯總填入表1;如果出入庫記錄由物流信息系統自動記錄的,可以從系統中導出。有的企業會采用部分貨架或貨柜來存放體積很小的貨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折算成以托盤作業的數據;如果這部分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采集到的數據,采用舍小留大的處理方式,一般將最小的2個數據去掉。例如2002年8月12日是星期一,公司開會,出入庫托盤數明顯低于其它時間,但庫存托盤數比其它時間稍微高出一些,那么將這一天的出入庫托盤數樣本去掉,而保留庫存托盤數。因為在實際運作中,該庫存量是有可能還會出現的。將篩選后的數據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即可,即 PP=∑P/Dn。
PP:平均托盤數
P:統計表中相應的合計數量
Dn:P的個數
計算出來的數據還只是一個原始的托盤數,可以通過這些托盤數來推算出立體倉庫的相關數據。要推算這些數據,確定存儲單元規格也必不可少。首先還是需要進行抽樣,可以對庫存量前20%的品項進行抽樣,根據28原則,20%的品項一般占庫存總量的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