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籌國內與國際物流發展
在物流全球化的今天,國內物流網絡逐步成為全球供應鏈網絡的一部分。中國物流業要從全球范圍考慮自身的發展,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運作模式和技術裝備,通過消化吸收實現推陳出新。同時,要順應全球化趨勢,突破國界的局限,把視野和目標從國內物流擴展到全球物流,建立一個在全球化環境中同樣能夠取得成功的物流體系,構建與周邊國家、世界其他國家有效銜接的物流網絡。只有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起來,中國物流業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才能有力支撐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現和長遠持續的發展。
(二)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
常態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和運行的基礎和重要紐帶,也是應急物流發展的基石。發展應急物流十分迫切,應根據應急物流的突發性、不確定性、非常規性、事后選擇性、不均衡性、緊迫性等特點,大力發展以提供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發性事件所需應急物資為目的,以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應急物資的采購、儲備、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分撥、配送、回收以及信息處理等一系列功能形成的應急物流體系。
(三)完善物流市場體系與物流管理體制
加快推動以激發物流業發展活力的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著力構建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物流市場體系。物流領域中市場機制能發揮作用的,應讓市場機制起作用。政府工作重點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對物流市場監管,特別是社會性管制。從保護產業公平競爭和國家經濟安全出發,研究制定物流產業安全的相關規則。
進一步完善物流管理體制。對物流領域中存在的壟斷性環節,要通過加快改革,促進競爭格局的形成。優惠政策要用于處于成長期、市場潛力大但國際競爭力不強的部分,特別是物流技術和物流裝備制造等關鍵環節以及農業、食品、藥品及危險化學品物流等薄弱領域,注重對物流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公共物流平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城鄉物流一體化、物流產業安全等的政策傾斜,著力構建符合物流行業特點和階段發展特征的政策體系,強化政策實施機制,促使各項政策得以有效落實。要充分重視物流行業協會在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發揮其在行業自律、技術推廣、產業重組、貿易爭端、勞動者權益、民間外交、國外同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四)加快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要加強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礎性建設,重點加強運輸基礎設施(如鐵路、機場、港口、碼頭、貨運場站)、物流節點(物流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倉庫)和物流網絡建設,加強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培育有國際競爭力及區域輻射能力的物流企業,推動專業化的行業物流發展,建立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的物流標準體系,著力形成布局合理、技術適宜、綠色安全、規模化、網絡化、集約化、專業化、高效率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五)推動物流業與相關產業融合
物流業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次產業是物流業的服務對象。各次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物流需求就會快速增長。當前,在綜合要素成本總體上升驅動下,制造業面臨著產業轉移和結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注重物流服務的配套和物流功能的整合。通過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一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二是挖掘第三利潤源,降低制造業成本,應對高成本時代來臨的挑戰;三是抓住制造業結構升級釋放出的物流需求,使物流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六)注重物流要素發展與資源整合
要重視物流基礎設施、裝備技術、人力資源、知識、信息等要素不足的情況,增加有效供給,不斷促進物流要素升級。同時,要從國家、區域、企業等層面高度關注對宏微觀物流系統內各要素的組織和重組,使之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形成有機合理的結構體系,通過整體優化,協調發展,提高物流要素組織化程度,發揮整體效能,獲取整體效益。應根據物流業發展的規律,大力抓好物流功能、企業內物流、企業間物流、區域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人力資源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整合。
(七)積極轉變物流增長方式
中國既面臨傳統物流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需求,又有著不斷增長的現代物流需求。中國各地的工業化水平差異很大,傳統物流在許多地區還有相當大的空間,需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例如,不同等級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倉儲等均需要大發展。同時,按照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加快運輸、倉儲、物資、商貿、貨代企業向物流業轉型。物流業自身發展也面臨著新一輪結構升級的要求,特別是各類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能源資源環境壓力等,對物流業自身發展提出很大挑戰,迫切需要用信息化以及先進的管理技術改造傳統物流體系,轉變增長方式實現集約發展。大力發展逆向物流、綠色物流、循環物流、第三方物流、冷鏈物流、特種貨物流、供應鏈物流,高度重視物流安全等,走可持續物流發展之路。
(八)推進區域和城鄉物流協調發展
根據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主體功能區劃分等要求實施不同的區域物流發展模式,加強區域間物流合作與協調發展。區域物流協調方面,要從“大市場、大物流”角度推動區域間物流通道、區域內物流網絡、城市群物流、地區重要物流節點、產業集聚區“物流帶”的建設。東中西部地區要打破地區間市場壁壘,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物流網絡相對完善的基礎上要提升等級、質量和效率,中西部地區要加快增加物流網絡規模以及提高承接東部地區物流服務轉移的能力。明確不同主體功能區的發展重點,優化發展和重點開發功能區是生產型物流服務發展的重點區域,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功能區重點發展生活型物流。城鄉物流發展方面,農村物流是物流體系中極其薄弱的環節,沒有農村物流的現代化就無法實現中國物流的現代化。因此既要進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體系,更應注重農村物流建設,逐步形成城市支持農村、城鄉互促的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格局。